天问二号就绪 5月底发射!探测奇特小行星、彗星

内容摘要5月18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按计划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等工作后,顺利转入发射区。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计划5月底择机实施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

5月18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按计划完成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等工作后,顺利转入发射区。

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计划5月底择机实施发射。

天问二号探测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

此前,执行天问二号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已于5月14日顺利由技术区转入发射区,并完成吊装、对接等工作。

天问二号将一次实施小行星2016HO3伴飞、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311P伴飞探测等多项任务。

2016HO3小行星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既不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也不属于典型的近地小行星,而是被归类为地球“准卫星”,轨道十分独特,绕太阳公转周期为365.4天,与地球的365.25天几乎完全同步,而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它与地球始终保持着轨道共振。

2016HO3作为太阳系的活化石,记录了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原始信息,对于研究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地月系的研究也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此外,它极端的自转速度和稳定的轨道特性,还可以为研究小天体演化机制和小行星撞击预警提供新的线索。

311P(也叫311P/Pan-STARRS)彗星不仅拥有小行星的稳定轨道,还持续释放尘埃,是人类确认的第七颗主带彗星,也是迄今为止形态最奇特的一颗。

它位于小行星带内侧,距太阳约3.15亿公里,距离地球最近的时候约有1.3亿公里,平均轨道速度17.9千米每秒,轨道周期3.238地球年。

它的尘埃中是否含有水分子?它的喷发能量从何而来?六尾结构如何维持稳定?这类富含水冰的天体是否普遍存在?如果小行星带中真的存在水冰,地球海洋的起源是否需要重新审视?

到时候,天问二号探测器的每一次数据回传,或许都将重构人类对太阳系演化的认知。

【本文结束】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快科技

责任编辑:上方文Q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