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拼了

内容摘要顺境奔跑,逆境成长。今晚,小米首款SUV YU7将正式揭开面纱。小米CEO雷军一天前便为这款新车预热,他称YU7 “有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新车定位豪华高性能 SUV,与 SU7 一脉相承。“小米YU7,就是我们为先进的时代精英,潜心打造的

顺境奔跑,逆境成长。

今晚,小米首款SUV YU7将正式揭开面纱。

小米CEO雷军一天前便为这款新车预热,他称YU7 “有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新车定位豪华高性能 SUV,与 SU7 一脉相承。“小米YU7,就是我们为先进的时代精英,潜心打造的先进SUV”,雷军说。

面对竞争更加激烈的家用SUV市场,YU7似乎有复制SU7成功的潜力。据蓝鲸新闻报道,5月21日小米YU7还未发布,网上就出现了代抢的黄牛,最高加价万元,号称能优先提车。摩根士丹利则上调小米集团目标价至62港元,予“增持”评级,认为YU7可能成为今年小米的“重要催化剂”。

但过去一个多月,小米从云端跌落,本该在4月底上海车展发布的小米YU7,也被推迟。雷军坦言,“这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直到5月10日,雷军重新在微博分享健身日常,这是他停更微博一个月后的首次发声。

消失在公众视野这段时间,雷军跟小米集团管理层、汽车同事开了很多次会。“会议的主旨只有一条——我们如何系统地去解决问题?如何拿出更有说服力的经营和治理表现,去回应公众对我们更高的要求。”5月15日,雷军的内部演讲中说。他表示,“小米已不再是行业新人,在任何产业里都没有新手保护期,要有更高的标准和目标。”

小米将自己的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的关键词定为“新起点”。挥别新手保护期后,小米等待 YU7 再次证明自己。

YU7,逆风上市

5月中旬,有网友发现,网络上出现了一些针对YU7的可疑言论。其中有批评YU7的空间和实用性的,也有指责YU7的质量和安全的。但是,YU7并未上市交付,使得这些言论颇有些“黑稿”嫌疑。此外,雷军放在微博里的小米YU7图片二维码,遭遇第三方篡改。这明显是有组织提前策划的结果。

但这些都没有再次打乱YU7发布的节奏。

作为小米旗下第二款产品,定位中大型SUV的YU7,使命是覆盖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进一步巩固小米汽车的市场地位。而SUV车型向来是大部分汽车市场的销量主力,它挽救过保时捷的财务,撑起了兰博基尼的销量,创造了Model Y的销冠神话,在全球十大畅销车型中占据六把交椅。

雷军把造手机的经验复刻在造汽车上,如拼性能、拼性价比,这些在手机市场屡试不爽的方法,在小米YU7也能看到。

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小米YU7是一款中型SUV,全面对标特斯拉Model Y。在车身尺寸方面,YU7的长宽高分别为4999/1996/1600mm,轴距为3米。作为对比,2025款长续航全轮驱动版Model Y车身尺寸为4797/1920/1624mm,轴距2890mm。相比Model Y,小米YU7无论长度、宽度还是轴距,尺寸都更加庞大。

在外观上,YU7的车头保留了轿车修长的特征,前盖肌肉线条设计与SU7如出一辙。YU7车门把手从半隐藏式换成了全隐藏式,前盖多了导流孔,两侧翼子板的进气孔面积更大,这些设计都能降低风阻系数,提升续航里程。

在动力方面,小米YU7由纯电驱动,搭载最大功率691马力的双电机四驱系统,最高车速为253km/h,电池方面将搭载宁德时代生产的三元锂电池。2025款长续航全轮驱动版Model Y最大马力为450匹,最高车速为201km/h。小米YU7在动力表现上更优。

性价比之外,小米生态也是YU7的武器。

雷军是造手机出身,熟稔软件。在SU7的发布会上,雷军有两句首尾呼应的发言,“(汽车)未来十年是智能化的十年”,“智能和生态,是小米最核心的优势”。

单论智能,SU7难挤上第一梯队。但如果说生态,小米配得上一句遥遥领先。

在SU7新车亮相之前,小米汽车便开始将“人车家全生态”作为主要卖点预热。月活用户达到6.41亿的小米手机,接入超过6400款产品的小米IoT平台,甚至在苹果放弃造车时第一时间站出来宣布兼容,雷军早早在IoT布的一盘大棋开始在汽车上收拢,为SU7带来其它车企难以复制的产品力,最终造就了SU7的成功。

小米法务称警方破获“黑公关”团伙

5月19日,小米法务部在微博发帖,称从2024年12月起,小米汽车遭遇了“黑公关”,近万个社交媒体账号对小米汽车恶意造谣、散播不实言论。目前,这个作案长达半年的“黑公关“团伙已经被警方一锅端,多名嫌疑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但接下来,小米还需要在几个方面证明自己:

第一,小米需要证明自己在更实用的家用SUV市场仍能取得成功。

与SU7的轿车车型不同,SUV的购车主体是家庭用户,需求明显不同:对车内空间有强烈需求。适合家人乘坐、舒适宽敞的车内空间,足够放下一家人出行物品的后备箱空间,是家庭用户购车的主要考虑因素。从公布的产品图看,经过改善的风阻系数或会给YU7带来更长的续航里程,但溜背造型可能会侵占车内空间。想要成为真正的爆款,YU7面对的更多是一个无法忽略空间实用性的市场。

而小米YU7面临的竞争将异常激烈,除Model Y外,从 2024Q4 开始,纯电市场迎来了两位强有力的竞争者,一是极氪 7X,其 2024Q4 的月均销量突破一万辆;二是智界 R7,其 11 月和 12 月的销量分别为 1.1 万辆和 1.6 万辆。在增程SUV市场,理想和问界也会分流YU7的目标用户。

第二,小米需要灵活改变,或者重新证明自己的营销策略。雷军出色的营销功底为小米汽车带来了泼天的流量和销量,但也让小米汽车的每一步发展都被消费者和媒体放在聚光灯下去审视。

因为雷军个人IP高度与小米汽车绑定,他本人作为小米的第一IP,当产品出事时几乎所有的网民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他,想听到他的声音、听到他的解释,即便公司是公司,雷军是雷军。雷军的行为、言辞甚至沉默都会受到严厉审视,被记录在案,甚至比公司本身的公关更重要,这对公司的正常经营发展存在极大风险。并不只是小米一家有这个问题,特斯拉也在面临这样的问题。

因此,小米接下来的策略,可能是以此为契机,解决人车不分、个人和公司捆绑、个人和品牌捆绑的问题,以车为中心。当然,小米也可以继续贯彻之前的创始人IP策略,但其发言策略和危机公关都需要变得更加弹性,更加灵活,以应对下一次危机。

最后,小米需要证明自己作为跨界新人,拥有持续造好车的能力。手机作为电子消费品,天生具有快速迭代、稀释预期差异的特点,但汽车是高客单价、长生命周期、强安全属性的重制造业产品,过度宣传与产品实际稍有错位便会被无限放大。在汽车上,小米一开始营造了非常美好的产品印象,但后期遭遇了反噬。

2021年3月30日,雷军正式宣布躬身入局,跨界造车。在此之前的2013年,雷军曾两次去美国拜访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面对当时市值一年涨 7 倍,超过 200 亿美元的特斯拉和它所在的智能电动汽车行业,雷军在自己的公众号上撰文称,他对此有极大的好奇心。

那一年,小米手机的销量能跻身全球前三,但全球手机销量增长已陷入停滞。思考了八年之后,雷军终于决定造车,并收获了SU7的首战告捷。

但小米汽车能否从“现象级爆款”蜕变为“可持续巨头”,关键在于其能否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守住用户信任与技术敬畏,这比单纯的销量更具意义。

成败在此一举。小米YU7,拼了。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