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璀璨灯火扮靓“彩虹故乡”

内容摘要    ◎本报记者 张 蕴  通讯员 李永鹏    5月中旬,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春色渐浓。在被誉为“彩虹故乡”的互助土族故土园(以下简称“故土园”)内,身着七彩绣花衫的土族阿姑手捧哈达,用一曲悠扬的“安昭舞”迎接八方来客。    故

    ◎本报记者 张 蕴  通讯员 李永鹏

    5月中旬,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春色渐浓。在被誉为“彩虹故乡”的互助土族故土园(以下简称“故土园”)内,身着七彩绣花衫的土族阿姑手捧哈达,用一曲悠扬的“安昭舞”迎接八方来客。

    故土园坐落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会处,有彩虹部落土族园、纳顿庄园、小庄等5个核心景点。在这里,游客可以春赏百里花海、夏享浪山民俗、秋观层林尽染、冬品青稞酒香,沉浸体验四时更替。

    据统计,今年“五一”期间,互助土族自治县累计接待游客82917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70.82万元。“从春季的踏青到冬季的冰雪嘉年华,我们守护的不仅是电流,更是这片土地上绵延千年的文明之光。”望着灯火璀璨的景区,国网互助县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包启动道出了所有电力人的心声。

    在景区运营中心,值班员旦正才让盯着大屏,电流、电压、负载率等数据正在实时跳动。旦正才让告诉记者:“有了这套系统,我们能预测未来3天的用电需求。”

    在小庄村后山的草甸上,游客围坐烤肉、对歌起舞。而在欢腾的人群中,总能看到头戴安全帽、身挎工具包的电力服务队员。服务队创新“网格化”保电模式,为草甸上的欢乐保驾护航。“从前浪山最怕突然断电,现在连烤全羊用的电转炉都能放心用了!”经营农家乐10余年的韩大姐感慨地说。

    初夏的故土园,青稞酒香弥漫街巷。走进纳顿庄园的地下酒窖,恒温恒湿控制系统正在平稳运转。酒窖负责人马军指着墙上的电力设备标识牌告诉记者:“国网互助县供电公司不仅为我们定制了双回路电源,连酒曲发酵的温控曲线都是他们帮忙优化的。”

    5月13日,国网海东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尤索夫点击平板电脑,调出无人机拍摄的输电线路全景图:“我们给重点线路装上了‘千里眼’,山体滑坡、树障隐患都能第一时间发现。”这套立体化巡检体系,让互助土族自治县供电线路的巡视效率提升60%。

    在彩虹部落土族园,服务队将配电箱装饰成土族刺绣纹样;在安召广场,路灯杆上悬挂着中英双语的电力安全歌谣;就连景区电瓶车的充电桩,也绘有卡通版“电管家”形象。“我们希望,安全用电意识能春风化雨般地融入每个角落。”尤索夫说。

    夜幕降临,故土园千灯齐亮。土族古戏台上,光影交织的《彩虹部落》实景剧正在上演;美食街上,电烤炉上的牦牛肉嗞嗞作响;观星营地内,游客们通过电子望远镜遥望银河。而在景区外的山路上,服务队的黄色工程车仍在巡回——车顶的探照灯划破夜色,与满天繁星交相辉映。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