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内容摘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吴叶凡    日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营经济促进法。该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民营经济促进法共9章78条,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吴叶凡

    日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民营经济促进法。该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民营经济促进法共9章78条,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

    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其鑫是一名民营企业家,长期关注民营经济相关政策。看到法律表决通过的报道,他难掩心中喜悦。“民营经济促进法体现了国家对我们民营企业的重视。这个好消息让我感到特别振奋,也深受鼓舞。”他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发展民营经济,为何要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律?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孙文凯向记者列出了一组统计数据: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着力点。”孙文凯认为,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加强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可谓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介绍,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是落实宪法规定,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

    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一次将“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第一次明确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

    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也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指出,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民营经济发展在面临新的机遇的同时,也遇到许多困难与挑战。

    “例如,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中,民营企业明确禁入的领域虽然越来越少,但实际仍存在众多隐性壁垒,公平获取政府采购或国有企业订单仍存在制度障碍。”孙文凯说。此外,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仍然存在,开展一些新业务也面临政策不确定性风险。

    过去,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国也出台了相应政策性文件、行政法规等。

    “但与法律相比,政策性文件的制度效应相对有限、稳定性相对不足。”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徐文鸣说。

    民营经济促进法则有助于破除以上种种“藩篱”。徐文鸣介绍,从立法工作的原则看,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工作注重问题导向,聚焦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充分吸收改革成果和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细化、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并与有关法律规定作好衔接。从法治保障看,民营经济促进法能够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有利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组织发展内生动力。

    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后,将带来哪些影响?

    “民营经济促进法犹如一颗‘定心丸’,将有力支持、帮助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公平竞争、投资融资、科技创新等问题,进一步保护、规范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孙文凯说。

    以科技创新领域为例,徐文鸣说,近年来,许多民营企业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无人机等前沿领域大展风采。

    “民营企业对市场需求反应更快、试错成本更低,有更多动力催生颠覆性技术。但许多民营企业仍面临创新资金不足、技术人才短缺、科研基础设施利用受限等问题。”在徐文鸣看来,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民营企业构建了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从要素保障到权益保护,法律囊括了一套完整的创新生态链,有利于提升民营经济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民营经济促进法引导民营经济组织根据国家战略需要、行业发展趋势和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共性基础技术和前沿交叉技术。

    “这有利于引导民营企业向科技创新高地进军,有助于改变民营企业以模仿创新、代工生产为主的发展模式,引导民营企业向芯片、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布局。”徐文鸣说。

    徐文鸣认为,从短期看,民营经济促进法能降低民营企业创新成本,激发创新活力;从中期看,民营经济促进法将促进创新要素的优化配置,提升创新效率;从长期看,民营经济促进法将推动民营企业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未来,期待相关部门出台配套实施细则,建立评估机制,确保法律正确有效实施,充分释放法律效能。”徐文鸣说。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