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新京报记者在北京地铁8号线王府井站的站厅层北侧(E口)乘客服务中心看到,新开设的外币兑换窗口标识清晰醒目,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可兑换的货币种类和当天的兑换汇率。
据报道,该乘客服务中心可提供美元、欧元、日元等四十余种货币的即时兑换服务,并创新性推出线上预约、零钞定制兑换等精准服务,有效破解传统网点“排队久、币种少、零钞缺”的痛点。可见,这个外币兑换窗口既丰富了地铁服务的业态,也弥补了金融行业的痛点。
王府井可谓名声在外,是来北京的游客必打卡景点之一。加之,王府井又是知名的商业街,国外游客的消费需求旺盛,那么外币兑换,就堪称一个不可或缺的服务。
在地铁站里直接开通外币兑换窗口,可谓最合适的地点。地铁8号线王府井站日均客流超10万人次,对于国外游客来说,地铁是前往王府井最便利的交通工具之一。在这里提供外汇服务,为缺人民币的游客解燃眉之急。
这也不是北京地铁唯一的服务窗口,此前首都机场线东直门站也开通了货币兑换服务窗口——东直门地铁站可以直通机场,这同样是外国游客常来常往的地方。
增设外汇兑换服务,其实只是北京地铁便利国外游客的一个具体细节。除此之外,许多热门站点都用上了翻译机,“五一”假期,京港地铁将联合高校志愿者,为外籍游客提供更便利的出行服务。这一切,都在填充一个开放中国的细节。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能感觉到,中国的各项开放举措明显提速。从扩大免签、打通支付措施开始,到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推向全国,各项便利国外游客的措施正在加速推进。
随着这些政策渐次落地,正在塑造一个面向民间视角的开放姿态。免签推动旅游,“即买即退”刺激消费,地铁站换汇方便支付,这些都是普通游客所关心的事项。在这些出行细节方面着力打磨,也是从“民相亲”的层面拉近中外之间的距离。
从数据能看出,今天的中国文化、中国制造对国外游客有着不小的吸引力。据报道,“五一”入境游订单量已同比增长173%,不少外国游客带着大旅行箱来华扫货。而最近举行的广交会上,境外采购商较往年同期增长20%以上,消博会吸引了全球超6万专业采购商。
这些都说明了中国的国际吸引力,中国的开放表态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呼应。“中国游”“中国购”越来越火热,以至于在一些地方已经“长满”外国人,来中国“探店”“拔草”更是络绎不绝。
当然,人们也要看到,便利外国游客仍然需要不断完善细节。可以想象的是,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提升,外国游客的关注点越来越细化,一些新的问题可能涌现出来。
比如,在知名区域的消费很方便,那么一些非知名景点的POS机够不够?外国游客购买商品很火爆,那么体验诸如推拿、针灸等特色服务怎么办?中英双语的指示够多了,那么更多语种的提示是不是也该加上?这些,其实都需要人们多想一层、进一步妥帖地完善。
所以,像北京这样,在地铁站推出人民币兑换服务,也是一个启示:开放不只是大门敞开,也需要细节饱满,不断提升服务的质地。要让游客来到这里,看到一个个方块字却感到亲切,面对一项项黑科技却不慌乱,在各项体贴的服务之中,尽兴游玩也满载而归。
编辑 / 徐秋颖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