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本报记者 张毅力
近日,河南省“龙子湖科创路演”2025年首场活动在郑州拉开帷幕。此次活动聚焦河南省重点产业链群,从众多项目中精心筛选出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河南省科学院在内的16个优质项目进行展示、发布和路演,项目涵盖新材料、先进装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宋争辉表示:“‘龙子湖科创路演’作为河南省首个科技成果转化路演中心,意义重大。河南将持续营造最优的政策环境、最佳的服务保障和最坚实的支撑条件,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赋势增能。”
破解科技经济“两张皮”
人形机器人是国家布局的九大未来产业之一。在“龙子湖科创路演”2025年首场活动上,河南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带着“基于肌腱驱动的高动态人形机器人”参加路演。
该团队设计的人形机器人“小贝”系列入选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十八金刚、人形机器人先锋阵列”。其核心技术创新包括肌腱驱动机制、全身协同控制、作业技能迁移等,实验室致力于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突破与工程化应用,为医疗辅助、教育培训、公共服务等领域提供可靠解决方案。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浪潮中,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迈向创新高地的关键路径。”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院长郝爱民介绍,河南的创新环境虽在改善,但科技经济“两张皮”、成果产业化断层等问题仍待解决。“龙子湖科创路演”搭建了科技项目与资本、地方产业对接的平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对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意义重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南省科学院院长徐红星介绍,本次活动征集了234项优质项目进行展示和发布,并遴选出16个优质项目进行路演。
活动现场,氢能制储关键技术应用、高性能铜基材料杂质元素控制技术及产业化等12个项目完成签约。以科创路演为桥梁,河南搭起“科技T台”,让“沉睡”的成果“活”起来,让“高冷”的科技“热”起来。
企业现场“发榜”求良方
“我们提出的氟硅分离、功能性电子化学品开发等行业关键共性问题,需要高精尖人才来助力。”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闫春生介绍,产学研信息有时候难以及时匹配,搭建科创路演这样的平台,能够加快成果产业化进程。
活动首次设置了现场“发榜”环节,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黄河旋风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登台,发布了一批技术难题需求。
“在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我们综合运用股权、贷款、债券、保险、租赁等多元化的产品体系,打造服务科技型企业的立体化矩阵,来有效促进科技、产业和金融的良性循环。”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公司部副总、科技金融中心主任李励表示。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为推动科技成果、地方产业需求和金融资本的高效对接,现场专门设立了资本洽谈区,河南省投资集团等30余家金融机构到场参与,从金融层面助力科技成果在河南落地转化,打通了科技成果、地方产业需求与金融资本间的沟通壁垒。
2024年9月,围绕电子信息和先进装备两大产业领域,河南省科学院举办了“龙子湖科创路演”启动仪式暨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对接专场活动,打造出河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域的“金字招牌”。
“下一步,我们将实现‘龙子湖科创路演’活动每月一次常态化举办,以产业链群专场活动、走进地方专场活动等多种形态开展,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积极性、创造性,加快促进产业、科技、金融等要素高效融合发展。”徐红星表示。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