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研团队研发“活体电池”:用微生物自发电 仅硬币大小

内容摘要快科技4月7日消息,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 深圳先进院 )钟超团队联合刘志远团队、深圳大学王任衡团队在《先进材料》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利用3D打印活体水凝胶技术,成功研制出直径20毫米、高度3.2毫米的微型便携式微

快科技4月7日消息,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 深圳先进院 )钟超团队联合刘志远团队、深圳大学王任衡团队在《先进材料》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他们利用3D打印活体水凝胶技术,成功研制出直径20毫米、高度3.2毫米的微型便携式微生物燃料电池,创新性地整合了生物电刺激装置,通过刺激神经元实现了对电生理和血压的精准调节,在疾病治疗方面有较大应用潜力。

该研究推动了便携式生物器件的发展,拓展了活体能源材料的研究前沿。

深圳科研团队研发“活体电池”:用微生物自发电 仅硬币大小
微型便携式生物电池创制和生物电刺激应用示意图

据悉,生物电池也被称为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电活性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发电的新型生物能源装置。

通过微型化和便携化改造,微生物电池有望为智能手表、心脏起搏器等毫瓦级低功耗设备提供电力支持。

受传统锂电池制造技术启发,研究团队采用阴阳极分离的优化设计:以活体水凝胶作为 阳极 ,含铁氰化钾的藻酸盐水凝胶作为 阴极 ,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出高性能电极结构,最终成功构建了直径仅20毫米、硬币大小的微型生物电池系统。

深圳科研团队研发“活体电池”:用微生物自发电 仅硬币大小
3D打印活体水凝胶

该电池的发电源于水凝胶内细菌的代谢活动,在细菌生长10小时后,生物电池能够达到450毫伏的电压。

该生物电池可以进行自充电,实现长达10次的自充电-放电循环。

深圳科研团队研发“活体电池”:用微生物自发电 仅硬币大小
生物电池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在整个循环中,细菌维持了超过70%的高存活率,在循环结束时存活率更是高达97%,这充分证明细菌在电池内部仍然保持着生长和代谢活动。生物电池的电压随着阴极中K [Fe(CN) ]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同样,细菌在连续运行100小时后,也保持了超过90%的高存活率。

进一步的性能测试表明,生物电池具有出色的循环稳定性,能量损失极低,同时完全避免了传统电池中钴、锂等稀缺金属以及有毒电解质的使用,在环保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