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闻号

济南川峰商贸有限公司

碳酸盐

首页 > 新闻中心 > 依托成熟产业链布局智能机器人新蓝海
依托成熟产业链布局智能机器人新蓝海
发布时间:2025-01-05 01:04:50        浏览次数:8        返回列表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记者 卫韦华

以“全球合作 绿色未来”为主题的2024年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日前在广州举行,由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大会首次亮相,引发广泛关注。

会上,记者专访了广汽研究院前瞻技术部部长刘巨江和广汽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张爱民。二位专家表示,具身机器人的发展将为人类社会带来诸多变革,目前,广汽机器人研发已进入第三代,全新人形机器人将于今年底正式对外发布,有望成为汽车产业、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前瞻创新+贴近需求 抢占智能机器人发展先机

“具身智能”是指有身体并支持与物理世界进行交互的智能体,是人工智能技术前沿发展方向之一。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具身智能机器人正逐渐成为科技舞台上的焦点。

这些高度先进的机器人不仅具备卓越的运动能力和精准的操作技能,还能够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不断学习和进化。而带有“广州造”标签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正在广汽研究院诞生。

刘巨江介绍,作为广汽集团发展战略中的一环,广汽研究院早在2022年初就涉足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为实现“为人类美好移动生活持续创造价值”的愿景,广汽布局了“三维立体交通-地面移动出行-室内外移动”的全链条场景。

在三维立体交通方面,广汽研究院研发了飞行汽车;地面移动出行方面,广汽布局了乘用车、商用车等,而“最后一公里”的移动出行+室内外服务就是通过机器人来实现。在载人移动出行机器人方面,广汽将自动驾驶技术迁移到机器人上,从而充分发挥广汽的优势。

“为了获取真实的客户需求,我们和国内的一家咨询公司一起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研,获得了数千份客户需求数据,这对于我们后续产品的开发帮助非常大,也让我们有信心说自己是行业内首家可以落地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厂商。”刘巨江说。

人工智能驱动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艾瑞咨询预测,2021年至2025年国内智能机器人市场规模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0%。今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若干措施》,提出要推进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加快机器脑、机器肢、机器体、通用产品等产品研发生产,推动人形机器人等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制和应用。

刘巨江介绍,广汽集团启动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以来,重点依托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成熟的产业链,通过共用车端芯片、激光雷达等零部件来分摊研发成本,并以车规级标准定制开发,在性能提升的同时确保高端品质。

刘巨江认为,轮足与仿人形机械臂的结合是智能机器人形态的最佳解决方案,从简单的家务到复杂的工业操作,智能机器人都能应对自如。“未来,智能机器人将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智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的双重提升。”

市场为导向 推动智能机器人商业闭环

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研发机构开始认识到,只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才能让智能机器人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商业闭环。在制造业领域,企业正积极引入智能机器人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以汽车制造为例,智能机器人在焊接、装配等环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不仅加快了生产速度,还提升了汽车的整体品质。企业根据市场对汽车产量和品质的需求,不断优化机器人的性能和功能,形成了从机器人研发、生产到应用于制造业的良性循环。

张爱民介绍,广汽具身智能机器人采用可变轮足移动结构,具备全地形通行能力,可自由切换两轮足或四轮足模式;搭载具有视觉、触觉系统的灵巧手,具备力反馈功能,能够完成多场景服务;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可实现远程操控、本地控制和自主控制;使用纯电驱动,续航超过6小时。

张爱民认为,智能机器人研发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此在产品设计上选择了可变轮足的构型,兼顾了轮式的效率与足式的灵活性。为解决灵巧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易损伤的问题,广汽机器人研发团队创造性地提出了“刚柔结合”的结构,延长了灵巧手的使用寿命。

基于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水平,张爱民认为,纯人工智能控制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真正落地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因此广汽集团选择了“远程操控+AI末端自主”的模式,有利于具身智能机器人更快落地应用。

具身智能机器人涉及传感器技术、控制系统、人工智能算法等多个前沿技术领域,如何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张爱民坦言关键在于掌握核心技术。因此,广汽机器人研发团队选择了关键零部件全栈自研,确保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时做到成本可控。

除了产品研发,广汽集团还布局了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生产、运营和应用等环节,每一环节均蕴藏着百亿级的市场前景。“创新不是盲目开发,而是要真正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商业闭环。”张爱民表示。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